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市場動態


揭示宿主膽固醇代謝通路中角鯊烯調控隱孢子蟲生存的關鍵機制及其治療潛力


  市場動態     |      2025-07-25
摘要:本研究通過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發現宿主膽固醇合成通路中的角鯊烯(squalene)是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存活的關鍵代謝依賴物。
隱孢子蟲是一種導致嬰幼兒致命性腹瀉的腸道寄生蟲,每年造成全球約20萬兒童死亡。盡管危害巨大,目前唯一獲批藥物硝唑尼特對免疫缺陷患者無效,且寄生蟲耐藥性問題日益嚴峻。更棘手的是,這種病原體無法通過常規實驗室培養,其依賴宿主細胞的分子機制長期成謎。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另辟蹊徑,通過創新的顯微成像CRISPR篩選技術,發現宿主細胞的膽固醇合成通路竟成為隱孢子蟲的"阿喀琉斯之踵"。研究人員構建了包含18,466個人類基因的陣列式CRISPR-Cas9敲除庫,結合高內涵成像定量分析感染參數,首次系統繪制了宿主基因調控寄生蟲生長的多維圖譜。
揭示隱孢子蟲生存必需的宿主基因組,暴露可用于治療的代謝依賴性
圖1 揭示隱孢子蟲生存必需的宿主基因組,暴露可用于治療的代謝依賴性
關鍵技術包括:1)陣列式全基因組CRISPR篩選結合自動化顯微表型分析;2)轉基因寄生蟲株構建(COWP1-HA、HAP2-HA和誘導型GR-KO株);3)代謝組學檢測膽固醇和角鯊烯水平;4)干擾素受體敲除(IFNyR-/-)小鼠感染模型評估藥物效果。
宿主膽固醇通路的代謝分水嶺
通過分析篩選數據,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合成通路存在"代謝分水嶺"現象:敲除上游酶FDFT1(角鯊烯合成酶)顯著抑制寄生蟲生長和性別分化,而阻斷下游酶SQLE(角鯊烯環氧化酶)反而促進感染。代謝檢測揭示SQLE缺失導致角鯊烯異常累積(增加100倍),但膽固醇水平下降。
角鯊烯的抗氧化護盾效應
進一步實驗表明,角鯊烯并不被寄生蟲直接利用,而是通過降低宿主細胞活性氧(ROS)水平發揮作用。SQLE敲除細胞中,還原型谷胱甘肽(GSH)與氧化型(GSSG)比值顯著升高,形成有利于寄生蟲生存的還原環境。這種效應可被抗氧化劑N-乙酰半胱氨酸(N-Ac)模擬,而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劑erastin則能逆轉SQLE敲除的促感染作用。
一項陣列式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揭示了微小隱孢子蟲感染多種參數所需的宿主基因依賴性
圖2 一項陣列式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揭示了微小隱孢子蟲感染多種參數所需的宿主基因依賴性
寄生蟲的"代謝缺陷"成治療靶點
基因組分析顯示隱孢子蟲丟失了GSH合成酶基因,但保留谷胱甘肽還原酶(GR)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s)。誘導型GR敲除寄生蟲在體外發育停滯,小鼠感染實驗中完全喪失致病力。這種獨特的代謝缺陷使寄生蟲極度依賴宿主GSH供給,研究人員據此篩選出已進入III期臨床的降膽固醇藥物lapaquistat(靶向FDFT1),該藥在IFNyR-/-小鼠中使寄生蟲負荷降低10倍,并顯著改善腸道病理。
這項研究開創性地揭示了宿主代謝產物通過調控氧化還原平衡影響寄生蟲發育的新機制。角鯊烯作為膽固醇合成的中間產物,其抗氧化特性為理解腸道微環境與病原體互作提供了新視角。更值得注意的是,lapaquistat作為已有臨床安全數據的"老藥新用"候選者,為亟需治療的脆弱人群提供了快速轉化可能。該策略通過靶向宿主代謝"誘餌"而非直接殺傷寄生蟲,可有效規避耐藥性產生,為抗感染藥物開發提供了范式轉變。
研究還提出隱孢子蟲對回腸的偏好性可能與腸道區域膽固醇合成活性差異有關,這為理解寄生蟲組織嗜性提供了代謝層面的解釋。未來針對宿主-寄生蟲代謝互作的研究,不僅有助于開發抗隱孢子蟲新療法,也可能為炎癥性腸病等腸道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參考資料
[1] The essential host genome for Cryptosporidium survival exposes metabolic dependencies that can be leveraged for treatment

 

摘要:本研究通過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發現宿主膽固醇合成通路中的角鯊烯(squalene)是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存活的關鍵代謝依賴物。
隱孢子蟲是一種導致嬰幼兒致命性腹瀉的腸道寄生蟲,每年造成全球約20萬兒童死亡。盡管危害巨大,目前唯一獲批藥物硝唑尼特對免疫缺陷患者無效,且寄生蟲耐藥性問題日益嚴峻。更棘手的是,這種病原體無法通過常規實驗室培養,其依賴宿主細胞的分子機制長期成謎。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另辟蹊徑,通過創新的顯微成像CRISPR篩選技術,發現宿主細胞的膽固醇合成通路竟成為隱孢子蟲的"阿喀琉斯之踵"。研究人員構建了包含18,466個人類基因的陣列式CRISPR-Cas9敲除庫,結合高內涵成像定量分析感染參數,首次系統繪制了宿主基因調控寄生蟲生長的多維圖譜。
揭示隱孢子蟲生存必需的宿主基因組,暴露可用于治療的代謝依賴性
圖1 揭示隱孢子蟲生存必需的宿主基因組,暴露可用于治療的代謝依賴性
關鍵技術包括:1)陣列式全基因組CRISPR篩選結合自動化顯微表型分析;2)轉基因寄生蟲株構建(COWP1-HA、HAP2-HA和誘導型GR-KO株);3)代謝組學檢測膽固醇和角鯊烯水平;4)干擾素受體敲除(IFNyR-/-)小鼠感染模型評估藥物效果。
宿主膽固醇通路的代謝分水嶺
通過分析篩選數據,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合成通路存在"代謝分水嶺"現象:敲除上游酶FDFT1(角鯊烯合成酶)顯著抑制寄生蟲生長和性別分化,而阻斷下游酶SQLE(角鯊烯環氧化酶)反而促進感染。代謝檢測揭示SQLE缺失導致角鯊烯異常累積(增加100倍),但膽固醇水平下降。
角鯊烯的抗氧化護盾效應
進一步實驗表明,角鯊烯并不被寄生蟲直接利用,而是通過降低宿主細胞活性氧(ROS)水平發揮作用。SQLE敲除細胞中,還原型谷胱甘肽(GSH)與氧化型(GSSG)比值顯著升高,形成有利于寄生蟲生存的還原環境。這種效應可被抗氧化劑N-乙酰半胱氨酸(N-Ac)模擬,而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劑erastin則能逆轉SQLE敲除的促感染作用。
一項陣列式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揭示了微小隱孢子蟲感染多種參數所需的宿主基因依賴性
圖2 一項陣列式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揭示了微小隱孢子蟲感染多種參數所需的宿主基因依賴性
寄生蟲的"代謝缺陷"成治療靶點
基因組分析顯示隱孢子蟲丟失了GSH合成酶基因,但保留谷胱甘肽還原酶(GR)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s)。誘導型GR敲除寄生蟲在體外發育停滯,小鼠感染實驗中完全喪失致病力。這種獨特的代謝缺陷使寄生蟲極度依賴宿主GSH供給,研究人員據此篩選出已進入III期臨床的降膽固醇藥物lapaquistat(靶向FDFT1),該藥在IFNyR-/-小鼠中使寄生蟲負荷降低10倍,并顯著改善腸道病理。
這項研究開創性地揭示了宿主代謝產物通過調控氧化還原平衡影響寄生蟲發育的新機制。角鯊烯作為膽固醇合成的中間產物,其抗氧化特性為理解腸道微環境與病原體互作提供了新視角。更值得注意的是,lapaquistat作為已有臨床安全數據的"老藥新用"候選者,為亟需治療的脆弱人群提供了快速轉化可能。該策略通過靶向宿主代謝"誘餌"而非直接殺傷寄生蟲,可有效規避耐藥性產生,為抗感染藥物開發提供了范式轉變。
研究還提出隱孢子蟲對回腸的偏好性可能與腸道區域膽固醇合成活性差異有關,這為理解寄生蟲組織嗜性提供了代謝層面的解釋。未來針對宿主-寄生蟲代謝互作的研究,不僅有助于開發抗隱孢子蟲新療法,也可能為炎癥性腸病等腸道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參考資料
[1] The essential host genome for Cryptosporidium survival exposes metabolic dependencies that can be leveraged for treatment